周传典: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冶炼试验带头人

日期:2020-10-27 阅读数:153
						

周传典: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冶炼试验带头人

 

周传典是我国著名的炼铁专家,历任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厂长、总工,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总工程师等重要领导职务,连续多年从事钢铁工业的技术和领导工作,为我国的钢铁工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年,毛主席一声令下:“钉子就钉在攀枝花!”,拉开了开发建设攀枝花的序幕。周传典所率领的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试验组就是这颗钉子锋利的尖,他们面对被苏联专家认定为“呆矿”的钒钛磁铁矿不折不挠,开拓创新,最终克服了各种困难和阻力,为攀枝花开发建设的顺利进行破除了障碍。

196411月底,周传典接到了冶金部关于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冶炼试验的任务安排,随即便开始了试验组组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安危的攻关试验,直接关系到了攀枝花这个后方战略基地建设的成功与否,周传典深知其重要性,先后从相关行业抽调了108人(史称“一百单八将”),组成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试验组,具体负责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冶炼攻关。

由于试验组中绝大多数都没有接触过钒钛磁铁矿,19641210日至1965110日,周传典组织试验组对相关资料进行了集中学习研究。经过这1个多月的集中学习,大家基本上都熟悉了国内外100多年来的试验研究资料,这对下一步制订试验方案和开展试验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加深试验组对钒钛磁铁矿的认识,统一意见,周传典又组织大家围绕“在高炉渣中二氧化钛是酸性还是碱性?”、“高钛炉渣冶炼的首要困难是变稠还是难熔?”、“酸性渣冶炼还是碱性渣冶炼?”等问题展开了辩论,并初步形成了一套试验方案。即充分利用现有高炉普通矿冶炼的成熟技术,在这个基础上,根据钒钛磁铁矿的特性提出三项治理技术:(1)尽可能低的生铁含硅量;(2)向炉缸内喷吹氧化性物质;(3)尽可能高的炉渣碱度。

1965124,试验炉首先用普通铁矿冶炼,到218开始加入钒钛烧结矿,并逐步增加配料中二氧化钛的含量。2月底,冶金部召集各方面专家来承德审查试验方案和计划。周传典作了汇报,不少人只是对低硅、高碱度提出疑问,但没有提出正式的建议。32,高炉渣中二氧化钛含量达到20%左右,钒钛磁铁矿冶炼的特殊现象逐步显露出来,渣口出来的渣子不畅流,经常要人用钎子向渣口里勤捅,几个年青工人轮换干,还汗流夹背。铁口可以打开,但也很困难,需要用长钎子捅,出来的渣子凝在铁渣沟内,每次清理都费很大的劲,炉前工人增加好几个,试验组的人也得去帮忙。320,高炉进入渣中含25%二氧化钛试验阶段。前一阶段出现的现象继续存在,并有所加重,还出现一种前人未曾见过的“大泻”现象。417,炉渣中二氧化钛由25%提高到了30%,立即出现了操作困难,大泻次数增多,炉渣变得更加粘稠。420,夜班的第一炉连渣铁都流不出来了,渣铁堆积物死死地把风口封住,炉子已处于奄奄一息的地步,只能用氧气一点一点地烧化渣口前的渣铁,使渣口通连风口。危急关头,首钢派专人用汽车运来了氧气。21日凌晨,才逐渐恢复顺行,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从42021日夜班,人们已经奋战了32个小时,周传典意识到如果没有新的措施上去,新熔化的渣铁还会继续堆积起来。于是不顾疲劳,立即组织召开了紧急会议,制订了新的应对方案,并取得了钛铁分离的成功。5月,模拟试验任务顺利完成。

模拟试验胜利结束之后,试验组全体转移到西昌。19661月底,开始在28立方米试验炉上,利用太和钒钛磁铁矿和兰家火山钒钛磁铁矿,进行从选矿、烧结到高炉的全流程工业试验。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已经证明模拟试验采用的方案和措施,完全适用于当地矿的冶炼,渣铁畅流,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比模拟试验还要好。至此,攀钢建设的技术基础基本奠定,转入攀钢高炉冶炼试验阶段。1970年,攀钢1200立方米高炉投产后,周传典继续领导大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技术攻关。1973年,攀钢达到正常高炉生产水平。

为表彰这一重大成就,攀枝花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试验被授予国家一等科学发明奖(集体奖),这也是国家科委颁发的钢铁工业唯一的集体发明一等奖。钒钛磁铁矿高炉强化冶炼新技术获国家一等奖。


 

中共攀枝花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