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攀枝花岁月

日期:2020-11-02 阅读数:108
						

难忘的攀枝花岁月

■  蒋明麟


 

(2018年8月)


 

1964年10月我从原建筑工程部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大学本科(现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响应祖国建设大西南的号召,被分配到建筑工程部西南工业建筑设计院,来到祖国西南重镇——成都市。


 

我刚刚进入设计院,正赶上设计行业掀起贯彻毛主席关于——设计革命运动的指示,掀起下楼出院到现场进行现场设计的高潮。1965年新年刚过,设计院就组织现场设计队奔赴各个项目现场。我被分配到参加水泥项目现场设计工作队。那时院领导要求我们要向解放军学习,每人自己准备行装,除了设计工具和资料外,自己还要带上被褥和必要的生活用品。为了锻炼和提高队伍军事化水平,记得从设计院到成都北门火车站,我们是列队徒步走到火车站。那时西南交通十分不便,四川境内只有宝成和成渝两条铁路。公路交通也欠发达,不少公路还是属于省或县级公路。这些公路大多数还是低等级砂石粘土路面。特别是在山区,由于山路崎岖,坡陡弯急,加上阴雨多,车速是很慢的。有时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火车没有汽车快,汽车没有人走快”的感党。尽管道路艰险,但对于我这个在天津出生长大从北京过来的青年学生来说,处处感到新鲜和好奇,饱览了祖国大西南的大好河山,并不感到一丝倦意。

经过几个月的现场努力工作,我先后参如了贵州水泥厂填平工图没计、广西柳州水泥厂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工作。在1965年5月我又根据工作需要来到云南省昆明水泥厂。在那里参加云南开远水泥厂的初步设计工作。之所以在昆明水泥来进付云南开远水泥厂的初步设计是因为这座水泥厂的设备规格和工艺流程与开远水厂的基本相同,可以借鉴这里运行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设计。


 

记是1965年7月的一天、西南建筑工业设计院的领导到昆明视察工作。我正在现场设计队办公室做设计,这时设计队领导通知我说宋涛院长(时任院长)找我。我当时非常诧异,心想院长找我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干什么?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院长的办公室。


 

宋院长请我坐下,先是了解现场设计工作和生活情况,然后宋院长和我说,有一个重要任务院里准备派你去。我立即回答说:可以。这时院长说,这个任务不比其他设计任务,时间一去要三年,且不能告诉其他人(包括家人)任务的性质和内容。他叫我不要马上回答,回去考虑考虑。我回来就想这是什么任务?如此重要?如此保密?这样重要的任务能给我这样一个刚走出学校门的年轻人,是党组织和院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工作能力的肯定。工作越困难,任务越重,不正是锻炼自己促使自己更快成长的好机遇。我们毕业时,是抱着建设大西南的决心来到这里,现在祖国需要你为之奋斗,决不能迟疑。就这样我停下了手头工作,整理行装,踏上奔赴建设攀枝花(当时称为渡口现场)的路程。


 

我是从昆明出发向渡口现场进发的。那时从昆明去攀枝花根本没有铁路,公路交通也十分不便。因为渡口是新区有些道路是刚刚开通的简易便道,时常遇到路面塌方和山石滚落,阻碍交通的情况。记得从昆明到渡口估计也就20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整整用了两天的时间才到达。


 

那时渡口建设刚刚起步,为了解决建设攀枝花工程所需建筑材料的问题(因那时西南地区建材工业生产能力很低,且现有的建材企业距攀枝花路途远,交通不便)指挥部决定在渡口地区,自己兴建水泥企业。为了能快速上马,兴建计划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先在宋家坪新建一个全部由国产设备装备的小型立窑厂(即渡口水泥厂)。然后再兴建一座主机设备由罗马尼亚引进的中型水泥厂(即渡口水泥厂扩建工程)。在建设小型水泥厂的同时,中型水泥厂的设计工作也同步开始了。

初扎营盘


 

刚到渡口水泥厂工地时,工地没有一间正式办公场所和职工宿舍。我们设计院就有几顶帐篷和靠山坡搭建的简易住所。它们、既是我们的宿合又是我们的办公场所。当时工地为我们做了简易绘图板支架。工作时把它支开,架上图版就可以工作。


 

当时,毛主席、党中央发出全国人民向解放军学习的号召。我们在三线建设中争当表率,处处以解放军为榜样,向解放军学习。首先,在现场管理上以解放军为榜样。早上要集体出早操,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吃饭要按班组列队去食堂打饭。工作作风上倡导雷厉风行,工作质量上要保证高标准高要求。在宿舍营地管理中要整洁。营地周围环境布置要突出政治气氛。记得我们到金沙江河谷去挖来不少仙人掌、仙人球和霸王鞭,布置在每个帐篷和简易木板房的周围。我们又从江边找来不少鹅卵石,并把它涂上石灰浆,摆出“备战、备荒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向解放军学习”等政治口号的字样。整个营地,虽然简陋,但布置的整洁明快,生气勃勃。


 

初战告捷


 

我们渡口水泥厂现场工作组进驻现场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在1965年7月底前完成初步设计。由于我们全组全部进驻时间较晚,留给我们的时间十分的紧张。工作组决定大家抓紧时间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因难,想方设法也要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我们打破过去在设计院时的工作流程,相互协作,各工种配合总图和工艺专业开展初步设计工作,避免过去那种过多的相互提供资料清单的过程。不少问题在相互协商讨论中加以解决。我因刚刚参加工作,工作组给我分配翻译全部引进设备图纸的任务。我和1962年从同济大学毕业的总图专业的陆启惠一起完成此项工作。因为初步设计任务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那么我们的翻译工作更要提前,以满足设计工作进度的需要。那时我们俩就在一个帐篷里开展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我们根据整体设计工作的需要,积极配合、急用的图纸就抓紧排在前面翻译。当时,渡口水泥厂引进的罗马尼亚的水泥主机设备。他们的图纸使用的是罗马尼亚文和俄文两种文字。我们在大学学习的是俄语,又刚刚从学校毕业,所以承担此项工作,虽有难度,但还能胜任。那是正值渡口的5、6月份天气酷热干燥,气温在中午和下午可高达35-36度。帐篷里由于不太通风,温度更高。我们可以说是赤膊上阵,挥汗如雨。经过我们两个人一个多月的日以继夜的忘我工作,终于没有因为翻译图纸工作,耽误初步设计的进度。工作组在7月初完成了渡口水泥厂的初步设计任务。

连续奋战

在渡口水泥厂初步设计获得渡口指挥部和国家建材部批准后,工作组立即启动了渡口水泥厂的施工图设计工作,并要求在1966年春节前完成。


 

施工图任务虽然工作时间有5个多月,但任务量比初步设计要重得多。那时我们工作组工作条件也有某种意义上的改善。


 

项目筹建处为我们设计工作组,修建了单独工作用的简易用房。这样就把工作和生活场所分开了,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经过前几个项目的锻炼,我承担的工作任务也随之加重了。我承担了主要生产车间的电气和仪器仪表的设计任务。为了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设计进度,我们就加班加点的工作。除了白天正常工作外,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工作3、4个小时。有时,要不是工作组负责人来催促大家早点回去休息,大家谁都不愿意离开工作岗位。由于我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工作经验缺乏,我是边学习、边工作,遇到困难就多向老同志请教。攀枝花地区属于金沙江河谷亚热带气候。一年分为两期,从每年的6月到10月是雨季,从11月到第二年的5月是旱季。在每年旱季时雨量少,晴天多,且每天早晚温差大。记得那时冬季时,中午太阳高照,气温升高,人们可以穿短裤,汗衫,但太阳一下山,人们不断给自己加穿衣服。我们晚上加班通常都要穿上院里发的大皮袄,才能抵住晚上的严寒。


 

面对繁重而紧迫的任务,大家毫无怨言,想尽办法,简化设计流程,交叉作业,会商技术问题等等措施,使我们设计保质保量,在1966年春节之前基本完成施工图设计任务。大家满怀喜悦的心情,迎接1966年渡口水泥厂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

深入工农


 

在紧张的设计工作的同时,我们年轻的设计人员按照设计院导的要求,在现场必须深入工农,向工农群众学习,改造我们的世界观。在渡口水泥厂现场除了我们设计院工作组,还有负责施工和机电安装的单位一中建三局的队伍;还有负责筹建的渡口水泥厂筹建处的队伍。我们平时设计问题与筹建处和施工单位共同商议,征求他们的意见外,我们还利用暂短的晚饭休息时间,通过体育比赛加强彼此的友谊。我因为在学校就喜欢打篮球,因此,每次篮球比赛我大都会出场,有时一个晚上要打两场比赛。可能因为年轻,两场篮球下来,还不影响晚上加班到深夜。


 

我们现场临近金沙江,在我们工地附近,在一个山顶上有一个当地的小村子。我们现场团支部决定,由团员组织人员,每星期给村子送农家肥料(即粪便),并给村里的儿童教学(识字和算数)。记得从渡口水泥厂施工现场到我们支教的小山村,虽然路程不远,但要上一个坡度很大的山路。由于我们大多是生长在城市里的青年学生,干起挑着两个大粪桶走山路还是第一次、十分困难。路上经常把粪桶中便遗撒出来,有时弄的自已的裤子上都是粪便。但是我们谁也没有叫苦,坚持挑粪上山,把作为农家肥送给小山村的老乡。


 

那时西南山区的农民生活困难,农村教育十分落后,许多农村儿童没有受教育的可能。我们到小山村去,为这些孩子进行简单的识字和算数教学。由于我们没有教学经验,加上那里的孩子从小缺乏认知环境,教学工作进行的十分不顺利,效果不好。我们团支部就开会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我们的责任心,提高我们的教学耐心,其次要从现实出发找到适合这里儿童智力水平的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成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也通过上山支农,提高了觉悟,经受了锻炼。

中央关怀


 

在我们紧张在加快进行渡口水泥厂建设的同时,党中央也一直关怀着我们渡口特区的建设者。记得1965年底(具体时间记不清了,但当时已进入冬季了)中央派出慰问团到渡口特区慰问。记得当时中央慰问团由郭沫若为团长,郭兰英为副团长并特意组织慰问团到渡口水泥厂工地进行慰问演出。我们就在水泥厂工地,搭起舞台,悬挂欢迎中央慰问团到渡口水泥厂慰问的大幅语,迎接中央慰问团的到来。记得中央慰问团来渡口水泥厂演出是冬季的一个晚上,中央慰问团是由郭兰英副团长带队到渡口水泥厂进行慰问演出的。演出前,中央慰问团领导首先传达党中央毛主席对广大三线建设者的关心和慰问,并希望我们艰苦奋斗、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建设成就,以不辜负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慰问演出上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特别是郭兰英副团长的演唱,受到全场三线建设者的热烈欢迎。通过这次中央慰问团的现场慰问,大大激发了渡口水泥厂建设者的建设热情,有力地掀起现场的建设热潮。

决战高潮


 

进入1966年春季以来,渡口的金沙江河谷亚热带气候进入了干热季,也是我们范工建设的黄金季节。那时渡口水泥厂建设进入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交叉进行的关键阶段。我们现场设计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那时我们已经有了我们自己盖的轻钢屋架、石棉瓦的简易工棚,工作和生活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进入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高潮,我们几乎整天要到施工和安装现场来配合处理各种问题。虽然刚刚即进入春末夏初,但现场的气温已高达35-36度,烈日当空,加上现场海拔较高,使人更感到烘烤。那时我们每个人虽然带着草帽,但都晒得黑油油的。


 

1966年夏季,在未进入雨季之前,天气异常炎热,但我们现场施工安装更是进入高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水泥磨筒体的安装。因为水泥磨简体直径大,重量重,当时该设备要从四川德阳(或是峨眉,记不清了)运到渡口现场,因为当时公路标准等级低,大型平板运输车通行极为困难。现场指挥部就协同交通运输部门组成专门的运输队伍,专门负责水泥磨筒体运输。他们要随时加宽路面,加固桥梁,清理路旁山体,保证运输车队安全通过。就这样整个运输车队大约走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到达渡口水泥厂施工现场。记得设备到达现场时,我们全体工作人员,列队夹道欢迎这支不怕困难,历经千辛万苦,安全把这庞然大物运到现场的英雄们。他们为渡口水泥厂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在1966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完成水泥厂建设任务,点火试生产,创造了条件。

奉调回院


 

1966年从春夏之交开始,我国政治运动的气氛越来越浓。从“扫四旧”开始,“文化大革命”运动在不断酝酿升温,大鸣大放大字报铺天盖地而来,到毛主席发表“我的一张大字报”中央颁布“5.16”文件。至此,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式推向高潮。


 

我们三线建设者,在三线建设现场十分关注运动发展的态势和走向,但我们三线建设的任务是党中央毛主席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现场领导在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只是组织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文件,掌握有关精神。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建设任务之中。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发展,已经从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逐步发展到两条路线、两条道路和中央两个司令部的政治斗争。特别是红卫兵运动的兴起,更是把文化大革命运动推向高潮。


 

在这种全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高潮的背景下,1966年8月底,我接到从西南水泥工业设计院党委发给现场工作组的电报。记得电文如下“蒋明麟速回院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虽然我在现场的工作任务很繁重,我自己也特别希望能一直工作到1966年年底,完成渡口水泥厂的整个建设投产任务,但政治任务摆在首位,压倒一切。我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整理行装,办好任务交接后,就踏上了回院的路程。有谁知,这一别,就是一个甲子,我就再没有机会回到我青春时,为之奋斗、为之付出青春和汗水的三线建设重点项目——攀枝花。


 

重回故地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当年我离开渡口水泥厂回院参加文化大革命,我只有24岁。现在我已经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了。我从2016年起就参与了国务院参事“三线遗产”调研组,对大三线的四川、重庆、贵州、湖北,以及小三线的山东等省,几十家典型三线企业与遗址进行调研,并与当年三线老职工、三线企业和地方政府探讨“三线遗产”保护与利用、政策支持等问题进行座谈和探讨。并最终形成《“三线遗产”亟待保护与科学利用》的参事建议。该参事建议上报国务院有关领导,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责成有关部门加以研究落实。

今年(2018年)3月我受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的遨请,出席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举办的“三线建设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讨会。我是在会议召开前一天(2018年3月27日)下午到达攀枝花机场的。下了飞机我就向接待人员提出要到当年的渡口水泥厂去考察了解。由于接待人员都是一些年轻人,对攀枝花三线建设的历史缺乏详细了解,对渡口水泥厂的具体情况不了解。我就凭着记忆的一些地名,经过反复了解,最后终于找到了当年渡口水泥厂的旧址,并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员工的热烈欢迎。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当年的渡口水泥厂已经拆迁,改造成一个物流仓储中心。


 

会议上我做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伟大的三线建设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讲话,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会议期间我们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攀枝花钢铁集团的轨梁厂、阿署达花舞人间景区、大渡口十三栋(原渡口建设指挥部招待所)以及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等攀枝花三线建设遗址和当代建设成就。

 


相关搜索